「咖啡之翼」获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融资

观潮新消费张智2022年06月28日 16时 品牌
“每五十厘米,伸手可得就有我们的咖啡零售产品。”

观潮新消费获悉,专注于中国智能咖啡机赛道的头部品牌「咖啡之翼」日前完成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中金资本。「咖啡之翼」成立于2012年,最初为连锁咖啡馆,自助咖啡机业务新增于2016年,并在此后成为其主营业务。到2021年底,「咖啡之翼」70%以上的业务是智能咖啡机业务,且已经在全国147个城市,投放了7000多台智能咖啡机。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咖啡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每天消费咖啡的顾客占比达21.5%,接近六成的受访消费者每周会购买咖啡。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到了3817亿元,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这一数值远高于世界平均2.5%的增长率。

而在整个咖啡市场中,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大致可以分为三条发展路径。其一为标准门店,第二个发展路径为即饮咖啡,此外,在咖啡市场中,还有一条被低估的了细分赛道,那就是无人值守零售,或者叫自助零售终端。

国内自助咖啡机市场兴起于2015年左右,此时,中国咖啡市场还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在人们还在讨论未来咖啡市场的走向时,自助咖啡机凭借着无人值守、无店铺、节省人力、租金成本以及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等特点,开创了一个新的零售模式。

「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早年是外贸出身,大学毕业之后常往国外跑,对国外咖啡市场有过了解。当时欧美咖啡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每个上市的咖啡品牌都是全咖啡产业,除了咖啡馆,还有咖啡机以及零售咖啡产品。

“以星巴克为例,在中国,大家都知道的是星巴克社交咖啡馆,但是在欧美,到处都是它的产品,写字楼、企业内部、酒店、医院都有星巴克的自助咖啡,零售速溶咖啡也做得很好。此外从日韩咖啡市场来看,从曾经的人均一年5杯到人均一年200多杯,自助零售咖啡机的广谱亲民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尹峰说。

当线下门店用工成本、线下店铺租金成本越来越高时,就需要像欧美国家一样,让一个“店”变得越来越无人化,这样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除了“人”的因素,另一个让咖啡之翼转变业务模式的,是标准化的程度。据精品咖啡中的一个理论「from crop to cup」描述,一杯咖啡风味里,生豆影响占比60%,烘焙影响占比30%,设备与咖啡师共占比10%。

2016年底开始,咖啡之翼正式将自助咖啡机业务纳入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在经历新三板退市后,重新调整战略的咖啡之翼用了4年时间来打磨新的商业模式,到2021年底,咖啡之翼70%以上的业务是智能咖啡机业务,且已经在全国147个城市,投放了7000多台智能咖啡机,成为这个赛道的领跑者。

接下来,咖啡之翼将重点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将一个区域市场做深做透。另一方面,先做透一个市场,对于企业运维来说,可以集中更多的“优势兵力”服务好市场。单机设备进场和运营成本足够低、供应链足够稳定,并且通过优化体验才能保证细分场景下的竞争力。据尹峰介绍,目前咖啡之翼在17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直属运维团队。通过自研的运维系统,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运维工作。

当问到咖啡之翼未来的目标时,尹峰说:“我们一直想做最懂中国用户的国民品牌,下沉市场有足够多的本土用户等着我们去服务。未来,希望每五公里就有一个店,每500米就有咖啡机,每五十厘米,伸手可得就有我们的咖啡零售产品。”

本文为观潮新消费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观潮新消费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editor@tidesight.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观潮新消费(微信公众号ID:TideSight)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观潮新消费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让世界听到你的观点!
 
投稿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