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合成蛋白企业「昌进生物」完成1.4亿人民币A轮融资

观潮新消费张智2022-06-23 21:05 品牌
对于合成生物企业而言,解决从实验室摇瓶走向规模化产线的“工艺放大”问题,至关重要。

观潮新消费获悉,微生物合成蛋白企业【昌进生物】近日完成1.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食芯资本(Bits x Bites)领投、斯道资本、夏尔巴投资、高瓴创投、远翼投资、碧桂园创投参与投资;2021年底,公司完成5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昌进生物创始人、CEO骆滨表示,能够半年间完成近2亿元融资,一方面是基于自身的技术突破、系统整合、目标兑现能力,微生物蛋白一期5吨罐实验产线已投产,6条50吨罐产线设计完成,9000平方米的厂房已在建设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昌进的业务方向,符合国家节约耕地、低碳减排、保障粮食供应的战略需求。

目前,昌进生物的研发团队由微生物学专家廖丽博士领衔,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应用转化四个研发部门的30余名跨学科博士和硕士。廖丽博士主要研究逆境微生物,包括多种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擅长从环境、生态、进化、功能多维度挖掘微生物资源。

为了掌握核心菌株与知识产权,公司组织了多地域、多类型、多环境特征的样品采集,开展菌株分离、筛选和培育研究,建立菌株活体资源库,通过多维度优选和驯化,获得适宜商业化开发的核心菌株,并取得菌株的专利保藏,用于第一代微生物新型蛋白生产。目前第一代新型蛋白5吨罐系统的产线已正式投产,可以满足批量商业化样品级需求。

基于昌进菌株库的菌种资源,结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进一步开发出多个底盘细胞,并建立内源基因元件库,用于第二代新型蛋白产品的人工合成。目前二代异源表达乳蛋白的表达量也逐步攀升,计划短期内在美国获得准入。

昌进的底盘细胞搭建完成,花费了一年半时间,后续研发进度不断加速。基于多个底盘细胞、模块化的元件库,能实现“即插即用”乳蛋白合成,当前完成不同目标蛋白表达,最快的研发周期为七天。

对于合成生物企业而言,解决从实验室摇瓶走向规模化产线的“工艺放大”问题,至关重要。据了解,昌进生物在青岛落地生产发酵基地,计划建设6条50吨罐产线,这一生产基地实现全部量产后,新型蛋白年产量可达到6000吨。

目前,昌进生物的一代新型蛋白已经生产了牛奶、酸奶、饼干、巧克力、糖果、面包等概念产品。至于未来的商业模式,公司规划先开展2B业务,然后尝试2M业务。当前在与大型食品品牌商沟通时,环保、减碳能力是品牌商关注并倾向选择新型蛋白的动力。

本文为观潮新消费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观潮新消费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editor@tidesight.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观潮新消费(微信公众号ID:TideSight)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观潮新消费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