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小米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覆盖5G通信技术
9月13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很高兴与小米公司达成许可。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华为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此前,华为与小米在专利领域曾有过纠纷。今年3月1日,据中国知识产权报第02版刊发的《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信息,华为已起诉小米四项专利侵权。从专利内容来看,该专利纠纷主要涉及4G/LTE技术、手机照相和解锁技术等。案件披露内容显示,双方涉及纠纷的四个专利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和“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7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口审公告显示,小米对华为名称为“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的专利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于7月21日口审。口审是发明诉讼中的一种方式,无效方和被无效方在法庭上口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自己专利有效的理由。
9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小米提出的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审查,涉及的是华为专利“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根据相关裁决,知识产权局认为,小米提出的全部无效理由均不成立,维持该发明专利权仍归属于华为。
值得一提的是,“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和“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两项的案件状态则为“合议组审查”,这意味着这两项横亘在小米与华为之间的专利争夺尚未落下帷幕。
此前,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时,小米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机制,包括行政和司法调解。通过第三方的调解机制解决许可问题是行业惯例,华为和小米双方均认为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公众利益,并认为调解是帮助达成许可的一种有效渠道。双方在继续积极谈判的同时,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目前,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指出,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排名第一。从有效全球专利族的占比来看,华为的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占比为14.59%,排名第一位;高通排在第二位,其占比为10.04%;三星排在第三位,其占比为8.80%。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为研发投入达826.04亿元,同比增长4.4%,上年同期为790.63亿元。小米方面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报显示,上半年小米的研发开支增长19.4%,其中二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到46亿元。小米方面还透露,未来五年(2022-2026)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近乎华为2023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